|   | 
		
		 
		
		楞伽经专题部:
简介|
原文|
白话文|
浅释|
入门|
法师开示|
感应|
问答|
居士文章|
 
文章位置:
      
微信分享
		
 
 
		楞伽经白话解卷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八章 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三
		 
		 
		 
		   第八章 妄想识灭自觉圣之三   第八节 大慧问疑 为什么分别说三乘 而不直说一乘   经文   大慧白佛言:世尊,何故说三乘而不说一乘?   白话解   大慧问佛:为什么分别说三乘,而不直说一乘?   经文   佛告大慧:不自般涅槃法,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。以一切声闻缘觉,如来调伏,授寂静方便而得解脱,非自己力,是故不说一乘。   白话解   佛告诉大慧:“声闻、缘觉不可能凭自力到涅槃境界,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。一切声闻缘觉,靠如来所授寂静法门调伏烦恼,而得解脱,不是靠自力得解脱,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。   经文   复次,大慧,烦恼障业习气不断,故不说一切声闻缘觉一乘。不觉法无我,不离分段死①,故说三乘。   [注]   ① 不离分段死 六种了别识的生灭现象,称为分段生灭,古人翻译为分段死。声闻弟子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都未断分段生灭,四果阿罗汉才断分段生灭。缘觉乘也一样,要修成辟支佛才断分段生灭。初学的声闻缘觉不离分段死。   白话解   再说,一切声闻缘觉未断余习烦恼,所以不跟他们说一乘。他们还未了悟法无我,在未得阿罗汉之前,都未离分段死,所以我分别说三乘。   经文   大慧,彼诸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,及觉法无我,彼一切起烦恼过习气断,三昧乐味着非性无漏界①觉。觉已,复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②,满足众具,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。   [注]   ① 非性无漏界漏,即是烦恼。因有烦恼,心神不宁,导致生命功能紊乱,从而泄漏生命能量,所以把烦恼叫做漏。无漏,即无烦恼。声闻阿罗汉虽然只断起烦恼,只离分段死,但已经坚定信心,不再退转,相对来说,也可说是修入了无漏界。因为他们还执着一切法无自性,比佛菩萨的正觉正受还差一大截,所以又说是“非性无漏界”。这是声闻缘觉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。   ② 出世间上上无漏界从非性无漏界再进一步,起无分别智,烦恼即菩提,生死涅槃平等,真妄无二;当下见性,即心是佛。这就是出世间上上无漏界。   白话解   当声闻断了起烦恼和余习这二种烦恼、建立法无我观点之后,便能明白三昧乐也是虚妄的境界,从贪着三昧乐的境界中解脱出来,从非性无漏界入出世间上上无漏界,具足一切功德,亦可得如来不可思议自在法身。   经文   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:   诸天及梵乘,声闻缘觉乘,   诸佛如来乘,我说此诸乘。   乃至有心转,诸乘非究竟。   若彼心灭尽,无乘及乘者。   白话解   世尊把三乘、一乘的观点再宣示一遍,说偈言:   三界诸天及梵乘,声闻乘及缘觉乘,   与及诸佛如来乘,为度众生说诸乘。   诸乘都有心量转,所说诸乘非究竟,   若到妄心除灭尽,无有乘者亦无乘。   经文   无有乘建立,我说为一乘。   引导众生故,分别说诸乘。   解脱有三种,及与法无我。   烦恼智慧等,解脱则远离。   白话解   诸乘是乘亦非乘,强为之名说一乘,   只为引导众生故,随机分别说诸乘。   相空无作三解脱,入法无我求究竟,   烦恼智慧平等观,可得解脱离诸乘。   经文   譬如海浮木,常随波浪转。   声闻愚亦然。相风所漂荡。   彼起烦恼灭,余习烦恼愚。   味着三昧乐,安住无漏界。   白话解   譬如海水漂浮木,浮木随着波浪转,   声闻愚昧着妄相,相风漂荡心浪转。   彼起烦恼虽已灭,余习烦恼却依然,   一心贪着三昧乐安住非性无漏边。   经文   无有究竟趣,亦复不退还。   得诸三昧身,乃至劫不觉。   譬如昏醉人,酒消然后觉。   彼觉法亦然,得佛无上身。   白话解   无有究竟智不圆,可不退还欲界天。   醉于玄妙三昧身,永劫不觉实堪怜。   譬如饮酒昏醉人,酒消然后觉迷津,   顿时豁然心觉悟,亦能得佛无上身。 
		      
		 
		(下载WORD文件) |